軟件生命周期
軟件生命周期模式為資訊科技系統的生命周期提供了一個架構,涵蓋系統的開始、發展至維修等階段。要確保所發展的系統符合業務需要、運作正常、得到有效發展及妥善保養,標準及指引在整個軟件生命周期內的每個階段均甚為重要。
下圖所描述的軟件生命周期模式包含了系統發展周期及系統維修周期。系統發展周期由數個階段所組成,包括最初之計劃要求,其後之可行性研究,系統分析及設計,推行,及最後之計劃推行後的覆檢。至於系統維修周期則指系統維修階段。一套全面的標準和指引已被建立以支援軟件生命周期之各種不同活動,包括品質管理、項目管理、資源估計、系統發展、系統維修等。
軟件生命周期模式
計劃要求 用戶部門若需就資訊科技方案提出計劃要求,便須遞交初步要求,以評審及決定應否讓計劃進入下一個階段。 |
可行性研究 就資訊科技方案評審該方案的可行性,以及量化其要求、範圍、成本、效益及其他影響。 |
系統分析及設計 透過系統分析及邏輯系統設計,了解現行系統的情況、為新系統訂立規格、及詳細列出推行計劃的各項要求。 |
推行 透過實體設計、程式開發、各種測試、安裝及計劃評估覆檢,落實系統分析及設計的研究結果。 |
計劃推行後的覆檢 評估已推行的系統的成本效益,及評審系統是否已達到所議定的目的和及時取得預期的效益。 |
系統維修 持續進行監察及維修,以確保系統的性能及功能符合用戶的業務需求。 |
計劃推行小組須因應電腦化計劃的複雜程度和本質,彈性採用上述標準及方法。採用了適合的標準及方法後,可就其層次及應用範圍作出修改,以切合不同計劃的情況和需要。另外,可採用綜合階段方法(例如把可行性研究/系統分析及設計兩個階段合併)推行計劃。